第二百零七章 第四汤
中江省每年都有小型茶叶品牌倒闭,荀良工自然乐见新茶叶品牌的加入。 况且有农业厅的一位处长推荐,荀良工没思考就答应了,甚至他自己都已经忘记了,刚才喝到东风茶场的样品时,才想起有这么件事。 “东风茶场听着很熟悉,莫非是三十多年前的那个?” 八几年东风茶场的茶叶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银奖,关成济有一丁点印象,但早已模糊,不太确定地说道。 “嘶!你这么一说,我到想起来了,八几年谷阳县的东风茶场的确还不错,可惜到九几年就倒闭了!我说怎么一直感觉东风茶场有点熟悉呢,这人年纪大了,记忆力就是不行了!” 岁月不饶人,荀良工经关成济提醒才回忆起来。 “老牌子重新开张不容易,这第一汤还不错,要是第二汤、第三汤过得去,咱们可以给个铜奖鼓励一下!” “嗯!不过这茶叶第一汤说明不了什么问题,关键还得看第二汤!” 荀良工、关成济人在说话,手却没闲着,很利索地将茶泡好。 二次开汤,要等待三分钟。 台下,最后一排。 “青哥,这是咱们的茶,进入第二轮了!” 李长亮已经看到很多茶叶第二轮都没进去,包括评审会开始前跟他争论的邓丰茂的邓村绿茶,在第一次开汤就被淘汰了,摇着李长青的手激动地说道。 “很多劣质茶第一汤的香气也飘得很高,但第二汤就原形毕露了,有可能是用了香精,来得快去得也快!” 邓丰茂见李长亮喜形于色,觉得李长亮高兴得太早了,在一旁冷不丁说着。 “我们东风茶场的茶纯天然,我哥亲手作的好吗?”,李长亮很鄙视地看了邓丰茂一眼。 “亮子,注意素质,会场保持安静!” 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,李长青已经尽力去制作八段香古法养身茶了,至于结果如何他就不太在意了,轻声地叮嘱着李长亮。 “噢噢!”,李长亮很乖巧地闭上了嘴。 “……”,李长青虽然在说李长亮,但邓丰茂听着亦是脸上一红。 三分钟很快过去,到了二次开汤的时间。 “呼……,老关,莫非老天看我明年要退休,所以在今年给我送块宝?” 茶叶评审杯的盖揭开,一股馥郁的清香沁入荀良工的心脾,荀良工贪婪地深吸一口茶香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 “啧啧,这第二汤的茶香、茶汤、叶色似乎比武陵源的青岩茗翠尤胜几分啊,真是太让人意外了!老荀,你挣着啦!” 关成济闻到茶香后神色动容,立即又喝了一口茶汤,露出万分惊讶地表情。 “还有第三泡呢,评审才算结束!” 荀良工高兴之余,又有些担忧,一个才刚恢复生产的茶场,能生产出超越武陵源青岩茗翠的茶叶来? “就算第三汤塌了,也能评个银奖,况且第三汤直塌的可能性非常小,老荀你也不用太担心,你这个在退休前,看到中江省新品牌冒头的愿望算是实现了,下去后,也可以瞑目了!” 就一般而言,茶的第一汤烟火气息较浓,香气、茶汤都不纯粹,所以很多人喝茶,第一汤都是直接倒掉的,第二汤才是茶中的精华,到第三汤香气、茶汤比较第二汤会有所下降,关成济按照过往的评审经验来看,东风茶场第三汤直接垮掉的可能性极小,用开玩笑的口吻打趣着老友荀良工。 “你说的我也都明白,只是这匹杀出来的黑马居然是一个倒闭几十年的茶叶厂,有点难以置信罢了!” 荀良工在茶叶上的造诣比关成济只高不低,又怎么会不懂关成济说的呢。 “呵呵,确实,咱们还是看看这第三汤吧!” “嗯!” 李长亮看到东风茶场的茶叶顺利进入了第三轮,高兴得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,本能地向大声呼喊,想到李长青的叮嘱才干净捂住嘴! “居然进入了第三轮啊……,那起码是个银奖啊,再不济也能得个铜奖!这是一个连他都没有听说过的小茶叶厂啊,难道有黑幕?” 邓丰茂嘴巴张得能放下一个鸡蛋,不禁再看了眼李长青、李建国、李长亮身上的粗布衣裳,也不是那种能玩得起黑幕的人啊。 五分钟后,第三次开汤。 荀良工把鼻子都快要戳到茶汤里面去了,眼睛闭着满脸陶醉,眼角的鱼尾纹都荡漾着幸福的笑意。 关成济以及其他几位评委都跟荀良工差不多,闻到茶香的刹那有如置身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茶山,铺天盖地的大自然气息浸润着全身的每一个细胞,让人浑身舒畅! 坐在台下来自各个茶场的人看到荀良工、关成济等人的反应,满脸的不解,这些评委怎么有种集体高chao的感觉? “这第三汤居然比第二汤还要香、还要好喝!”,许久,荀良工才从茶香中解脱出来。 “老荀啊,你这何止捡到个宝啊,这第三汤比第二汤还香的不是没有,但那都是极品茶叶了,我看东风茶场这茶还有潜力有带挖掘,保不准能够上极品茶叶的标准!” 关成济嘴里茶汤回甘,唇齿间都有种淡淡的甜味,在他喝过的所有茶叶中亦属少见。 “时间还有,咱们特事特办,泡第四汤!” 理论上来讲茶叶评审会三轮就结束了,但荀良工是茶叶协会会长,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,进行第四轮也是可以的。 “什么情况?这是哪个茶场的样品,评委们开了三汤,怎么还在泡第四汤?” “就算是上品茶叶,第四汤还有茶香么?茶汤的味道也应该很淡了吧!而且,武陵源的青岩茗翠之前不是已经评审过了么!” “有没有可能是极品茶?……” 有人小声地说了一句,台下的众人都沉默了,极品茶? 极品茶不仅对茶树生长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,对制作工艺也特别讲究,制茶工艺靠的是底蕴,而非一日之功,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茶厂可能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