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明帝国的崛起在线阅读 - 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论报

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论报

    暴雨噼里啪啦的砸在琉璃瓦上,再顺着朱红的廊柱流下来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在玻璃窗前转过身来,看着张昭。

    他御极这些年,朝政总体上还算平稳。并没有大的党争。但自弘治十四年张昭冒出头后,朝政纷争不断。

    他并非如先帝那样是一个怕麻烦的皇帝。谁敢制造麻烦,先帝就解决制造麻烦的人。而他希望能解决大明的问题,带领着大明重新走向辉煌。

    此心,从未改变!

    张昭这两天都在家里编写京师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。

    他开设这个技术学院的目的是培养产业工人。准确的说是培养报纸印刷工人和纺织工人。

    所以,要在一年之内教授给学生的技能是明确的。第一,要识字。能够简单的读写。第二,掌握相关的工作技巧。

    难点并不第二点。去工厂实习个几个月,让老师傅带一带,基本都能熟悉,毕竟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岗位。难点在于第一点。南口村张家私塾就有小学教育。学制是三年。

    张昭现在要做的是压缩、削减这三年的知识,浓缩到一年甚至大半年之内。

    而他在家中编写教材,并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。他在等礼部尚书张升攻击真理报这件事发酵。

    所以,弘治皇帝召他进宫问他对这件事的想法。他并没有迟疑,行一礼,陈述道:“陛下,臣以为刘尚书开报禁的提议可行。”

    其实,刘大夏提议开报禁,正是他所构思的解决办法。你们御史不都说真理报上阻塞言路吗?行,把这个行业放开。这帽子总不能还继续往真理报头上扣吧?

    他前几天和李幽见面,就是这个想法。

    他根本没打算“扶持”论道报。而是想把明朝的报禁放开。这样,营造一个看似公平的舆论环境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,真理报占据着先发优势,又有他这个穿越者的见识。真理报第一大报的位置是跑不了的。

    兵部尚书刘大夏的提议,正合他的想法。

    当然,他没傻到以为刘大夏是在给他帮忙。这其实说明的是刘大夏、这位弘治三君子,和礼部尚书张升的格局差距。

    试问,攻击真理报的目的是什么?最终目的都是要“切蛋糕”,拿利益的。

    刘大夏这是直接开始下手分真理报盘子里的蛋糕。而且不和张昭打招呼。说明他心里对张昭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。

    而张升只想着封禁真理报,这没想过当前的情况。看报都已经成为京中各阶层的习惯。没见通政司的邸报都快要停了吗?直接用真理报给天下布政司、府县衙门发过去。

    堵不如疏!

    刘大夏提出来“切蛋糕”,这和张昭主动“退让”,其中的利益能一样吗?

    张昭的想法是:百花(报)齐放,一枝独秀。

    刘大夏在奏章中是怎么写的?他要求禁止真理报、论道报进六科廊房抄奏章。另设新报,替代邸报发往天下,以正视听。

    换言之,他要把持官方渠道,搞出一份代表朝廷官方的报纸。而把真理报、论道报直接降格民办报纸。

    要知道,之前这两份报纸都是弘治皇帝金口玉言同意的,而且皇帝经常看,这两份报纸的第三版都会刊登朝廷的奏章节选。具备一定的权威性。

    这是釜底抽薪。刘大夏能成为弘治年间的名臣,水平、手段都是一时之选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“哦?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略感诧异。他以为张昭不会同意的。或者说,让步不应该这么大。毕竟,掌握舆论权代表着权力。

    甚至,他内心里也不愿意同意。真理报掌握着舆论,和他掌握着,有多大的区别?

    朝中舆论是掌握在他这个皇帝手中,还是掌握在文官们手中好?这需要想吗?

    “张爱卿,报禁一开,你有把握能竞争得过其他报纸?京中巨富者不在少数。”弘治皇帝询问道。

    以他的看法,目前,创办报纸想要成功,只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即可。而京中从来就不缺乏有钱人。他这个皇帝都算是穷人。

    张昭知道弘治皇帝说的是对的。

    若干年后,外戚李园修建清华园,花费白银几十万两。再远到崇祯年间,李自成拷打出7千万两白银。所以,不要低估明朝京中权贵们的财富。

    但是,报纸的核心竞争力,并不是金钱啊!而是内容。

    张昭肯定的道:“陛下,臣有把握。国泰商行的印刷机,臣都打算卖出去。但刘尚书的提议,臣有部分不同意。报业出兴,新生事物需要鼓励其发展。臣希望保留真理报、论道报在六科廊房抄录奏章的权利。毕竟,这两份报纸是陛下允许创办的。”

    其实,刘大夏他们想要控制报业、舆论,最好的办法不是和真理报搞市场竞争。而是直接让通政司对报纸内容进行审查。

    张昭不待弘治皇帝思考完毕,也没藏着掖着,挑明道:“陛下,从长远来看,报禁一开,必定会有各种奇谈怪论。朝廷日后有设立审查机构的必要。

    臣创办真理报时,曾和主编、记者们约法三章。第一,不得损害天子形象。第二,不得宣扬、违背大明的法律、法规。第三,不得辱骂、诽谤朝廷三品及以上大员。

    报业新生,现在设立审查机构会损害其发展。但臣请陛下将此三点作为基本的报业守则颁布。违令者查封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执政十五年,张昭一说他就明白。先放任报业发展,然后再立规矩。

    至于,报业发展的好处,那不是明摆着的吗?御史言官时不时的上奏章骂他这个天子。谓之劝谏。等报业发展起来后,他的“生存”环境会宽松许多。

    事实上,近段时间言官们就很少找他的茬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感慨的点点头,温声道:“张爱卿有心了。朕会和阁臣、刘大夏谈一谈。此事你受委屈了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有心为大明做事,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明君。但他从来都不是强势皇帝。朝堂重臣刘大夏“摆明车马”,他还是觉得有点棘手的。

    而张昭并没有让他为难。直接退让一步,并把报业这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。更是在报社中约法三章,不得损害天子形象。他内心中岂能没有感触?

    张昭把事情说的这么清楚,主要是弘治皇帝待他确实不错。前不久直接将他加官为后军都督府都督。他没必要去坑弘治皇帝。当即,神情略微“惶恐”(演技)的道:“臣不敢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摆摆手,微微沉吟片刻,道:“卿可愿意去宣府负责边贸城的修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