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4章巴黎和会
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,6月28日,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《对德和约》,即《凡尔赛和约》,其内容基本上与原来历史类似。 唯一不同之处 就是大会没有支持日方代表诉求,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扶桑,此举令日方谈判代表愤而离场,没有参加之后的对德合约谈判。 《凡尔赛合约》在英法洋三国首脑主导下,大致体现了以英法洋三国为首的战胜国利益,划分了利益边界,形成了新的战后秩序。 意大利在和会中再次提出了利比亚问题,结果被大洋帝国首相张立断然拒绝了,压根没有商谈的余地。 英国人和法国人也没有支持,气得意大利代表拂袖而去,成为继扶桑国之后,第2个离开正式会谈的国家。 而这并没影响到什么,英法洋三大国也无人出言挽留,过不多久,意大利自己灰溜溜的又回到了会场,但是变得沉默了许多。 在利比亚问题上 大洋帝国开价很高,不但涉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,而且还涉及东欧,北美,西亚众多利益交换,英国思来想去觉得不划算,这事就耽搁下来了。 英国确实想将大洋帝国势力从地中海排挤出去,但是花费大代价却让意大利捡便宜,心里面怎么着都不得劲儿。 意大利手中没有足够份量的筹码,又净想着空手套白狼的好事,没人搭理他。 法国人更不想节外生枝,因为法国在北非阿尔及利亚拥有非常广袤的殖民地,加上国内实力大减,对利比亚兴趣不大。 一来二去,这事儿就搁置了。 巴黎,距离凡尔赛宫不远的一所奢华宫殿内 李福寿在这里接见了帝国远征军代表,在座的二十几名军方高官,职位最低的都是海军中将,即大西洋舰队副司令暨亚速尔分舰队司令何家本中将。 职位最高的是三大陆军元帅,帝国远征军总司令李栓柱元帅,副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卞春松元帅,副总司令兼第2集团军司令段祺祥元帅。 “臣等恭迎圣驾,愿吾皇威加海内外,隆恩浩荡。” “免礼,都坐下说话吧。”李福寿神情和煦的走出来,轻抬了一下手示意免礼,然后率先在上首龙榻坐定。 他的目光在一屋子将星闪烁的将领们身上掠过,看着这些气宇轩昂的战将,满意的神色一闪而过。 “臣等谢座!”众将恭敬的施礼过后,这才分左右坐了下来。 首先,由李栓柱元帅向圣上汇报驻欧远征军总体情况,以及接下来的撤军安排。 根据计划; 驻英法两国的远征军部队,在征询个人退役意愿之后,一部分与当地女子成家立业者就地安置,可以获得部分货币补偿,也可以退役士官兵的身份申请银行优惠贷款,帮助在英法两国立足。 一部分愿意接受前往克里米亚共和国安排的退役士兵,陆续乘坐客轮前往敖德萨。 剩下的官兵将在本年底之前,通过大西洋航线撤离,有意定居弗吉尼亚共和国,北美领地或巴拿马州的官兵,都会有妥当安排。 另外一部分是驻扎在以德国,奥地利及原奥斯曼帝国为首的战败国军队,还没有具体撤军时间表,尚待上峰安排。 克里米亚共和国已经正式运转,战争期间俘虏的五十余万德奥士兵,也通过陆路组织返乡,每人安排可供10日的口粮以及少量现金,做到仁至义尽。 参加俄国干涉军的一个机动旅部队已经撤回,暂时在克里米亚共和国休整。 这样一来 在俄国欧洲疆域领土上,就没有大洋帝国干涉军参与,这是连表面工作也不愿意做了,完全撤离了俄国。 在远东边疆区驻防的119师(桂林师),在千里出击剿灭谢米诺夫匪帮之后,再度全线回缩至海参崴周边地区,计划于8月开始陆续撤军。 西伯利亚的寒季可不好过,气温9月下旬就会下降到零度以下,然后是几乎长达半年的冰天雪地,对人员和装备都是严酷考验。 预计在10月底之前,119师全员撤离,结束此次干涉沙俄内政的武装行动。 目前在外蒙地区,哲布尊丹巴召集盟旗王公,高层僧侣召开会议。 会中全体决议: 取消“外蒙古自治”,不赞成“独立”,恢复前清旧制,领土和行政完全统一于中央,外蒙古是华夏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 条件是: 民国大总统除任命1名驻库伦大员外,应增设蒙人帮办大员1名,襄理蒙族事务。 外蒙一切行政权归二位汉蒙大员总揽,消除喇嘛势力,打击外国分裂势力,由二位大员任命蒙,汉二族人重组地方政府等等。 徐树贞任命自己的副手顾维少将担任驻库伦大员,主持外蒙古一应事务,并且留下3000人的军队长期驻扎库伦,以保证民国对外蒙古的军事控制。 至19年底 帝国远征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将全部撤回国内,并且取消临时集团军番号。 第2集团军所属20余万部队驻扎克里米亚共和国,将会有序补充新兵,裁撤老兵,维持10个师的战斗序列。 即皇家陆军所属第2集团军保留9个步兵师,一個装甲师编制,军队总员额为21.5万人。 皇家海军设立以敖德萨和雅尔塔港口为基地的克里米亚分舰队,归属大西洋舰队统辖。 皇家空军在克里米亚共和国派驻4个联队,共计460余架战机规模,以维持地区和平安全。 当前驻扎在德国,奥地利,伊斯坦布尔等地的第1集团军所属部队,总数约20余万,部分将陆续撤往利比亚,部分继续执行军事驻扎任务。 具体撤军时间表还有待商定,这主要就是法国军队的动向。 在参与巴黎和会的29国中,要说谁最恨德国佬,自然非法国人莫属,用“切齿痛恨”来形容非常恰当。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巴黎和会的另一主角。在这次巴黎和会上,作为东道主,他以法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大会主席。 克里孟梭是法国人情绪的一个缩影,对德国怀有极其强烈的复仇情绪。 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;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,以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。 为此,克里孟梭在十人会议上提出; 法国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,还要将法国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,并主张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成一个独立国家,叫做莱茵共和国。 但英洋两国并不同意大幅分裂德国,在这一点上,与法国发生了激烈争吵。 英国倡导的“欧洲均衡政策”,大洋帝国作为域外大国非常赞成,这也符合其本身利益,力图避免一家独大。 保持德法之间的力量平衡,又想利用德国对抗苏俄,因而,英洋两国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,这简直把克里孟梭气的胃疼,在争议中直接砸碎了几个杯子。 张立首相提出,由英洋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。 若法国边境遭到侵犯,英洋两国将立即援助,可以就此签署一份国际间协议。 在压力下没辙,克里孟梭只能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。 作为交换条件,他又提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,并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。 参与会议的李栓柱元帅对法国这项新的要求非常恼火,不耐烦地说道; “帝国军队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,孩子们都想回家,我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?” 对此,克里孟梭气得暴跳如雷,并强硬地宣称:“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。” 李栓柱元帅也不示弱,他冷冰冰地讥讽道:“你的意思是说,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,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?这样看来,你是希望帝国军队提早回家了?” 克里孟梭回答说:“我并不希望盟国军队回家,我本人倒是想回去。” 说完,便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会议室。 僵持了几日 克里孟梭不得不降低了耍价,建议萨尔区先由法国委任统治15年,盟国共同驻军,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命运。 他同时扬言,这一要求如得不到满足,法国将退出会议,这就是准备翻脸不玩了。 张立首相考虑到协约国集团的团结,以及帝国方面准备与法国建立紧密关系,不好得罪太深,便在这问题上做出了让步。 也正是因此,令驻军问题迟迟明确不下来,帝国远征军撤军也就遥遥无期。 为了彻底削弱德国,法国还提出了三项要求: 第一,在德国东边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在内的强大波兰,对付来自俄国的红色威胁。 第二,尽力掏尽德国人的腰包,要求德国必须赔偿6000亿—8000亿金马克的战争损失。 第三,彻底摧毁德国的军事机器,特别是要限制德国的陆军数量和军火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