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61 白衣南投
先前,蓟王将象林苑中,三十六小苑之船官苑,赠于扶南女王柳氏,充复国之用。 西际徐狼国,有船官川水,入象林苑。稍后蓟王又命水衡都尉,疏通船官川。今万石商船,可经船官川顺下,至船官口入象浦港。船官苑水陆通达,地利不弱两岐苑。 且自徐狼外行,可至扶南。徐狼国,亦为扶南女王笼络。 柳氏此举,看似于复国有益。实则,弊大于利。 《易》曰:“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,机事不密则害成。是以,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”是故,时人戒日:“机事不密,祸倚入门。” 如徐狼、叶调二国,便也罢了。狼牙修,本就羁縻于扶南篡位王。柳氏与其结盟。不啻,自寻死路,与虎谋皮。试想,若两军对垒,狼牙修反戈一击。趁联军阵脚大乱,扶南王挥师掩杀。此战必败。 蓟王远瞩高瞻。先攻狼牙修,为柳氏联盟锄奸。且谓“杀鸡儆猴”。狼牙修,既羁縻于扶南,便奉扶南篡位王为主。知属国被攻,宗主国焉能坐视不理。 若分兵来援,则国中空虚。若陈兵不动,周遭小国,必心寒倒戈。且狼牙修与顿逊五国,多有攻伐,素有积怨。因皆羁縻于扶南,故未大动干戈。顿逊海运之利,狼牙修垂涎三尺。而据狭长海崎,顿逊五国亦慕狼牙修三登沃土。 以顿逊五国之名起兵,攻入狼牙修。可谓一石数鸟。 岭南犀甲勇士,东瀛列国蛇兵。各五万人,守备江表十港,并海外荒洲。兵船往来,十万大军,三日可聚。攻灭扶南,何必十万之众。蓟王料想,一万精兵足以。蓟精五甲:吞光鱼鳞甲、秘环鼍龙甲、辟水角端甲、绞丝封豕甲、却敌水犀甲。东瀛、岭南,都护府兵,各得其一。 牛刀割鸡。对阵徼外番国,自当无往不利。 士、宋、马、钟、安、张等,诸贵妃侍奉蓟王身侧,出谋划策,共号“女智囊”。少府女官兴盛,亦多仰赖诸贵妃之力。且不说,蓟国吏治健全。单论蓟王明以照奸。亦不会令“牝鸡无晨;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(母鸡不可司晨;若母鸡司晨,则家道中落)。” 且众贵妃并无实权,不过顾问应对而已。 五日小会,十日大朝。国政府事,皆有左右国相,并幕府三丞,逐条通报。蓟王携百官,集思广益。凡经南宫少府,呈报瑞麟阁,多出蓟王家事。亦或是蓟王先知。稍后,必广而告之。 譬如此次顿逊通渠,亦先通禀蓟王。迟至下次朝会,百官皆知。甚至不等朝会,便见诸于明日报端。再经酒垆、茶馆、汤池、客舍,传遍街头巷尾,乃成道听途说。 不出十日。五百城港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 一里之回,九重高耸,蓟王宫。上下错落,正于多处,大兴土木。王都兴建之初,王宫便边修边造。历经十余载,方才完工。后有历经改造、增筑。蓟国能工巧匠,早已熟能生巧。譬如立督亢干栏重楼时,桩柱外包画像砖,以绝鼠患。遂成蓟国营造法式。蓟王宫中立柱,皆“大木箍铜”以加固。技艺,与坚木包铁类似。 先秦时。箍铜,多加于剑柄。常为两周凸箍。今蓟王宫立柱、横梁,皆通体箍铜。且铸造时,多刻有龙凤纹。美轮美奂,富丽堂皇。诸如涂搪清钢等,亦多有加装。即便层层堆叠,高至九重。亦稳如泰山。 “五部(都护)长史,夫君既立其四。何独缺东瀛?”马贵妃笑问。 蓟王笑答:“乃为公瑾所留也。” 换言之,待岭南事毕。蓟王有意调周瑜,出镇东瀛列岛。 “既如此,何不先设从事。”马贵妃进言。 蓟王轻轻颔首:“也好。”东瀛近在咫尺。且诸国主,久居泉州东瀛列国邸。诸事往来皆便利。且列岛城港,治政皆出蓟吏。东瀛蛇兵,亦由蓟将统领。左相府设“外事曹”,专掌东瀛等,诸国外事。 至于“东瀛从事”人选,当由朝议公论。毋需蓟王钦定。 先前二相分工,分掌内外国事。后家大业大,蓟王再立少府,专治家事。更行府国双轨,另设三丞共担。时至今日,蓟国五百城港,二千万民。内外国事,百倍之初。 然吏治民情,尤胜先前。 得道多助也。 谓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。今日时局,可比先秦。国有明主,四方贤臣来投。丰满羽翼,共襄盛举。国出昏君,贤臣纷纷去官,避世隐居,亦或是转投他国。如孔夫子,周游列国,亦屡见不鲜。 换言之,蓟王乃天下之先。贤臣首先。不能出仕蓟国,退求其次,出仕幕府。幕府亦不得入,再退求次,出仕河北。河北五州,仍不仕。呜呼哉,唯有南投。 久而久之。“白衣南投”遂与“无奈之举”,意同。 乃有识之士,不得已而为之。 话说,除去蓟王用人,才德兼备。蓟王种田满二十载。初代“蓟家子”,已悄然及冠。蓟国五百城港,莘莘学子,学优而仕,比比皆是。更加自幼研习《蓟国大百科全书》。论知行合一,微言大义。远非一般士人可比。其中佼佼者如太学四子,更超然绝伦。 更加黄金台上,二十年登者如云。天下英才,多半已为蓟人。此消彼长,竞争激烈,可想而知。 今日,蓟王亦从马贵妃口中得闻,“白衣南投”之典出。 蓟王虽一笑了之。然却心有所思。 白衣南投,强过衣冠南渡,百倍。 汉中。南郑离宫,后殿。 “如何?”见史夫人入殿,史侯遂问。 “门下不欲。”史夫人面色如常。 史侯又问:“为今之计,该当何为?” “陛下毋虑。妾,且赴甄都一行。”史夫人已有定计。 “阿母,速去,速回。”史侯心中了然。史夫人此去,必施师门奇术。以觅转圜之机。 “喏。”史夫人再拜而出。 史侯心知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然终归,事急从权。 为救江山社稷,不得已而为之。